书架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251,得到比失去多,就是幸福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他把一辈子都献给了青山镇的教育事业,教出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不管这些学生是走出去还是回来,都为青山镇的教育事业做了贡献。

  幸好,在他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青山镇教育事业的大变样,他没有遗憾了。

  宋文老师的病来势汹汹。在陈知年回来之前,李仁杰就带送他倒市医院检查,不过医生不建议住院,因为浪费钱。

  即使住院,也不过是多活十天半个月而已,在医院就免不了的要打针吃药,浪费钱不说还遭罪。

  还不如回家休养,开开心心的走,没有必要在医院。

  宋文老师也不愿意住院,他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做好了离开的准备。曾经,他埋怨老天不公平,但相对很多人来说,他很幸运,他不仅等到了黎明的还迎接了新世纪。

  陈知年也问过医生,去更大更好设备更齐全的医院有没有可能?医生摇摇头,宋文老师的器官已经衰竭,而且他老了。

  而且,宋文老师的身体在三十年前就被狠狠地败坏过。

  医生让陈知年尽量让病人高兴些,开心些,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宋文老师不喜欢医院的气味,陈知年好李仁杰商量后,决定不住院把宋文老师接回家照顾。陈知年每天和宋文老师聊天,说说小时候,然后再说说‘幸福家居’。

  周辞白则变化花样给宋文老师做好吃的,再加上有周小也在旁边活跃气氛,宋文老师不管是心情还是精神都好了很多。

  但陈知年知道,这些都是表面的。

  陈知年推着宋文老师出来散步,路过的人笑呵呵的和宋文老师打招呼,知道宋文老师病了都让他好好养身体。

  “青山镇的山山水水啊。”宋文老师有些感慨,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白的云......干干净净。

  虽然青山镇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真的环境好,空气也好。

  “满眼的绿色。”宋文老师笑了笑,然后和陈知年说起当年教她写作文的一些趣事。宋文老师教她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形象,要生动,要贴合实际......宋文老师还记得陈知年曾经把青山镇的山描写成艾团子。

  宋文老师对青山镇的感情比他们镇凌江的水还要深。虽然来青山镇是无奈,这里的人也愚昧无知,但宋文老师慢慢喜欢上这里。

  宋文老师病了,曾经教过的很多学生陆续回来看望。有人因为工作原因,看过老师后又离开,有人留了下来和陈知年一起照顾老师。

  这些年,宋文老师的大部分工资都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这些学生都感激老师的帮助,如果没有宋文老师就没有他们的现在。

  看着自己教过的学生出息,宋文老师也高兴,很庆幸,他这一辈子没有白过。

  “希望你们都能不忘初心。”这是宋文老师留下来的最后一句话。

  宋文老师走得很安详,在睡梦中去世。宋文老师的最后几天,陈知年和李仁杰还有好几个学生都陪着他,宋文老师是在学生们的关爱和不舍中离开的。

  陈知年和青山镇中学商量后,在学校设了灵堂。接到宋文老师去世的消息,很多从青山中学毕业的学生纷纷赶了回来。很多受过宋文老师帮助的人也从不同的地方赶来。

  “阿年。”周辞白很担心陈知年,但却说不出‘节哀’两个字。周辞白能理解陈知年的悲痛,宋文老师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宋文老师于陈知年,是亲人,是父女。

  周辞白不知道怎么安慰陈知年,只能跟在她身后,陪着她帮着她一起忙碌宋文老师的葬礼。

  陈知年和李仁杰一起为宋文老师的葬礼忙碌,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掉了。虽然难过,但陈知年却没有像林萤光去世时那样悲痛欲绝。

  她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习了面对,正视。陈知年很悲哀的发现,原来生离死别也是能习惯的。

  或许习惯的不是生离病死而是疼痛。

  痛多了,就会麻木,然后心硬如铁,然后麻木不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