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王朝1587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朕想养一支天子亲军到底有多难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若以父子兄弟并用辄加猜疑,则任事之臣何以展布,成梁等勿得牵及”,一面解了李如柏的职。

  于是李成梁又施展出他上书乞罢的老一套,请万历皇帝尽罢其子弟官职,以免朝中猜疑,从而使得万历皇帝再一次地“慰留不许”。

  “这道劾奏就留中罢。”

  朱翊钧选择不表态,

  “对了,上回朕传令张国彦与顾养谦,要他们查清建州奴酋为何两面三刀、不愿入京朝贡一事,如今可有眉目了?”

  “倘或那建州奴酋愿意入京,现在这批人到哪里了,辽东的驿站可有甚么消息吗?”

  张诚回道,

  “那建州奴酋似乎是回话说愿入京朝贡……”

  朱翊钧睁开了眼,

  “‘似乎’?”

  张诚被唬了一跳,跪地答道,

  “是,只是不知道那建州奴酋现在到哪儿了,这……奴酋朝贡,都是礼部主客司负责接待,贡道行止及伴送始末,皇爷须得垂问礼部才是。”

  朱翊钧做了个手势示意张诚起来,

  “朕不过是随口问一句,你这么大惊小怪得作甚么?”

  张诚低头喏喏,

  “是,是,不知皇爷可要传旨礼部问询?”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挥了挥手道,

  “朕就不问了,你私下里让他们盯紧点儿。”

  “都快三个月了,难道朕想见个辽东的将领都那么难吗?”

  朱翊钧现在仍还是把努尔哈赤归为“辽东将领”,仿佛“奴酋”和“辽东将领”其实是一类人,只是平常没分清楚,才莫名其妙地分裂成了两个对立面。

  张诚忙道,

  “是,皇爷要见谁就见谁,任谁也没有故意不被皇爷见到的道理。”

  朱翊钧顿了一顿,忽然坐了起来,道,

  “李成梁不过是仗着他手下有那些能由他指挥得动的家丁罢了。”

  这句话说得牛头不对马嘴,张诚却听懂了,

  “其实也不是光李成梁一人专爱养家丁,现在无论打甚么仗都靠家丁,没家丁打不动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皇爷切莫因为这些小事动了肝火。”

  晚明的战事的确大部分都靠各将领麾下的家丁,但这不只是由于将领们的私心,将领们的私心大约只占促成家丁制度形成的一小部分因素。

  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大明的调兵制度。

  明朝调兵制度极为严格,有所谓“纳符请宝”之制。

  所谓“符”,指的是金牌,一块属于中书省,后改为兵部,一块属于大都督府,后改为五军都督府。

  当朝廷须调动军队时,要由兵部与都督府会同上缴这两块金牌“请宝”。

  所谓“请宝”,就是有司请求皇帝下发“走马符牌”,再持牌前往各地卫所调兵。

  待战事完结后,总兵官缴牌,官兵再各归卫所。

  而且军令的发布、军队的调遣、高级将领的任命、重大的军事决策,均得经过“廷议”请旨而后行。

  用以调兵的令符火牌,则由内府印绶监和御马监掌管。

  御马监虽掌火牌、兵符,却必须先经兵部请旨,或由司礼监“传奉圣旨”方可发出,最后由兵科复奏才发至兵部,由兵部具体执行才算完成。

  可以想见,朝廷制定如此冗长繁复的调兵程序,实则就是为防范武官擅自调兵作乱。

  事实也的确证明,这套程序在防范武官上发挥了极为出色的作用,以致于到了晚明卫所制崩溃之时,皇帝竟然默许将领豢养私军,以此应付外敌的入侵和流民的起义。

  因此张诚在听到皇帝有改动家丁制度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