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风波定大唐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六章 史思明复叛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2/3)页
望重的上将无可奈何,张通儒等人更是耗子怕猫的般顾忌这位深得军心的老将,心中却暗暗怀恨不已。

  终于,这次河内兵败让他们等到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张通儒勾结一些同党集体上表弹劾蔡希德,并拉拢了崔乾佑一起将败军之罪全部栽在了他的头上。

  蔡希德怎能料到,值此大敌当前之际,这些小人竟然能不顾一切地行此龌龊之事?于是,他在朝堂上破口大骂张通儒等人,还连带将安庆绪狠狠数落了一番,甚至言语中带出他“忤逆弑父”的意思来……这下子终于让安庆绪炸了毛,他气急败坏的令人将蔡希德收监关押,并降旨严令张通儒亲自审讯治罪于他。

  这帮小人极尽卑劣残忍之能事,最后将蔡希德活活整死在狱中,可怜“四虎”中排名第二的上将没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却窝窝囊囊地屈死在了狱中!

  蔡希德的暴死在燕军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军中许多将领都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不少老兵都曾跟他四处征战,对这位骁勇善战的老将充满了敬意,如今却因为一战不利便身遭横死,实在难以服众,不少兵将由此心灰意冷,不愿再为“大燕朝廷”卖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数千兵将先后逃散。

  安庆绪没想到弄死一个蔡希德竟然犯了众怒,忙拜崔乾佑为“天下兵马使”,意图借助这位“四虎”上将的影响力弹压众兵将。

  没想到这一来更是雪上加霜!崔乾佑平日里虽然狡猾多智,弓法了得,但为人愎戾好杀,刻薄寡恩,军中谁不知道他本来就与蔡希德有隙,这次害死“劈山巨灵”也有他“鬼见愁”的一份,故此哪里还能听他的节制?纵然崔乾佑大开杀戒,希望能靠高压手段镇住局面,却是越搞越糟,竟致燕军士气更加低迷,军心动荡。

  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逢对头风”,就在此时,大唐天子李亨也终于抛弃了先前“驱虎吞狼”的天真幻想,降旨调集九位节度使共同起兵讨伐安庆绪!他们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及泽潞节度使王思礼、镇西及北庭节度使李嗣业、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另外,平卢兵马使董秦等也率部助战——各路大军云集黄河以北,步骑人马不下二十余万,浩浩荡荡杀奔邺郡而来。

  一路之上,唐军连战连捷,在获嘉、卫州、愁思冈等地连破燕军,斩杀燕军数万,田承嗣、崔乾佑、安太清等各自带伤,狼狈逃回邺城坚守不出。

  事实上,促使天子李亨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也很简单——“归义王”史思明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平叛作为,反而还狠狠地扇了大唐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

  范阳节度副使邬承恩是当年平卢兵马使邬知义的儿子,安禄山造反以后,身为信都太守的他举郡投降史思明,而史思明也对他善待有加,算是全了故人的情分。后来,邬承恩因劝说史思明归唐有功,便在李光弼的举荐下被封为范阳节度副使。

  李光弼曾对他言明成破厉害,说服他替朝廷留意史思明的一举一动。他也知道,自己现在这个节度副使不过是个虚名,范阳军政全部在史思明手中,而一旦将来史思明再度造反,自己又能及时协助朝廷铲除祸乱的话,那么定然会立下不世之功,从而登上自己父亲邬知义穷极一生也没能获得的“节度使”的宝座。于是,他欣然接受了李光弼的提议。

  然而,邬承恩性格的粗疏却是李光弼始料未及的,他不仅没有“暗中留意”,反而到处散财邀买人心,甚至还乔装改扮做女眷进入军营,去联络一些从前父亲邬知义麾下的旧部。这位节度副使的过分活跃很快就引起了史思明的注意,他略施小计,找了个借口将邬承恩的小儿子招致范阳,又从“捉生将”中挑出两个机警的手下伏在床底偷听他们父子的谈话。

  对此浑然不觉的邬承恩当晚多喝了几杯,便向儿子吹嘘了起来。

  当他说完“吾受命除此逆胡,当以吾为节度使”一句后,床下两位武艺高强的“捉生将”发了一声喊,如两条蝮蛇般蹿了出来,只一两招就将这对父子双双打翻在地,随后便吹响了骨哨……

  尖锐的哨声在深夜中传出了很远,还没等院中的侍卫们反应过来,史思明已经亲自带人径直闯了进来,他们从邬承恩的行李中搜出了一份李光弼手书的密令和一张天子颁发的丹书铁券,另外,还有一份名单,上面开列的都是史思明的亲信将领们的名字……。

  史思明瞪着他狼一样的眼睛恶狠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