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三国大教皇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53圣母教历山总堂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九开扇的圣母教正殿之中,采光极好,阳光透过十六扇大窗将大殿照的通亮。大殿里,共摆放了四列十二排,共计四十八张木质连椅,按每张连椅可同坐五人计算,也就是一共有二百四十个座位。若是列于列之间的空隙上再站满人,则足可容纳三百余人。
在一排排连椅的尽头,也就是正殿最深处位置是一片五步宽、十步长的高台,高台中央,靠墙位置则竖着一尊两米多高的石像。观石像的外形,是名女子。她容颜美好,一眼看去就给人和蔼慈祥的感觉,简直跟后世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实际上压根就是照着一个模子雕出来的。为了设计女娲大神的外形,栾奕可谓绞尽脑汁,却又死活想不出瞬时间给人以亲和感觉的形象。无奈之下,只得生搬硬抄,把观音菩萨那张脸转嫁到了圣母女娲头上。反正汉时的佛教里还没有衍生出观音菩萨这尊大神。)
她身穿一身丝质长裙,体态婀娜,堪称一名绝代芳华的美丽女子。与众不同的是,她的下半身并没有双脚,而是一副蛇身。
这便是神话传说中典型的女娲形象了。
不过,栾奕在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将圣母女娲形象与基督教相结合,给这位大地之母设计了一个十分奇葩的POSS,既:圣母女娲张开双手,摆出一副拥抱世人的模样,下半截蛇身则撑着身躯直直挺立起来,整体呈十字型。如此一来,栾奕便名正言顺的将天主教血十字标识嫁接到了圣母教的身上。
正殿左右两边的墙上,涂满毛玠亲手绘制的精美壁画。壁画内容颇似后世连环画。左边讲述的故事是,一名衣着朴实的农民为人朴实,时常帮扶林立,每隔六天定会到教会来向圣母祈福,临走时从口袋里仅有的十个铜钱中取出一个投入奉献箱……若干年后,农民老去,在弥留之际,头顶光环的圣母从天而降,落到他的榻旁,将他的灵魂招去了天国。那是一片立于白云之上的广阔王国。在这里,圣母给农民分配了一大片土地,土地无需耕种,便会自动长出果实来,怎么吃都吃不完。除了粮食,土地上还有数不尽的牛羊……
大殿右侧的墙壁上画的则是一名衣冠楚楚的士子。此人与那农人截然相反,整日无所事事,欺男霸女,他死去时则被圣母投入十八层地狱,在那儿承受无尽的苦难。剥皮、抽筋、挖眼、割鼻,沸油烹炸……
毛玠画技精湛,一幅幅图画画的栩栩如生,尤其右侧墙壁上,士子在各层地狱承受惩罚的桥段简直画绝了,连栾奕看了都感到不寒而栗。
圣母教正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左侧厢房为藏经室及阅览室。藏经室虽名叫藏经室,实际上里面收藏的不仅仅是《圣女经》,还包括由栾家印制,蔡邕撰写的《鸿都石经》;栾奕的著作《聊斋杂谈》、《原富》。除此之外,还有栾奕个人收藏的许多百家典籍,只不过这部

(本章未完,请翻页)